(学位类型:学术型 学位层次:博士 一级学科代码:0828Z1
授工学学位)
一、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
本学科综合应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,开展精细农业装备自动化、农业机器人等研究,解决作物及环境感知、农产品追溯、农业大数据分析、农机智能调度、农产品品质分析及品种识别等问题。本学科现拥有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河北省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、河北农业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、河北省农业智能技术装备研究院、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合建)、河北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基地,拥有较完备的教学、实验和研究条件与育人环境。
研究方向:
1.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
该方向围绕农业大数据应用为背景,对农业大数据总体框架、体系架构、大数据采集技术、异构数据处理、大数据模型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开展研究,重点解决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、农机智能调度、农业病虫害预测、农产品价格预测、农产品品质检测、作物生长过程监测、农作物识别等关键技术问题。
2.物联网与计算机检测技术
该方向以农业领域信息检测和智能装备控制为特色,以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重点,面向精细农业中农业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、农业装备自动化及农业机器人技术等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,解决农作物及环境感知与控制、农产品追溯、农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。
3.网络与智能计算
以农业复杂网络的构建、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,研究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、虚拟化、模型化的技术和方法。研究计算机网络、分布式数据库及云计算理论,解决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资源的表示、存储组织以及共享问题;研究建模与融合优化算法,解决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性能评价问题,智能电网中的节能评估问题、网络资源配置及调度优化问题。
二、培养目标
1.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品德高尚,具有艰苦奋斗、团结协作、严谨求实以及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。
2.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,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;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、技术工作的能力;通过论文工作,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专业技术上取得新进展;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,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,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;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;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魄。
三、培养方式
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。
四、学制与培养年限
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,学习年限为4~7年。课程学习为1学期,其余时间为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阶段。符合《bat365中文官网关于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(毕业)论文答辩的若干规定》要求的研究生,可以提前申请博士学位(毕业)论文答辩。
五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
(一)学分要求
研究生总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,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。
研究生在攻读农业信息化技术博士学位期间,总学分不低于20(社会科学类博士生不低于23),包括课程学分不低于15(社会科学类博士生课程学分不低于18),必修环节学分5。所修课程学分中必修课不低于12学分。
(二)课程设置
(0828Z1)农业信息化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
课程 类别 |
课程号 |
课程名称 |
总学时 |
实验 学时 |
学分 |
开课 学期 |
考核方式 |
备注 |
公共 必修课 5学分 |
B1001 |
博士生英语 |
96 |
0 |
3 |
1 |
考试 |
|
B2002 |
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|
36 |
0 |
2 |
1 |
考试 |
学科必修课 不低于7学分 |
BS15003 |
专业Seminar |
32 |
0 |
2 |
1 |
考查 |
BS15002 |
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|
32 |
0 |
2 |
1 |
考试 |
BS15004 |
机器视觉与图像识别专题 |
32 |
0 |
2 |
1 |
考查 |
BS15007 |
智慧农业专题 |
32 |
0 |
2 |
1 |
考查 |
选修课 |
BS15005 |
大数据处理技术专题 |
32 |
0 |
2 |
1 |
考查 |
BS15006 |
农业物联网专题 |
32 |
0 |
2 |
1 |
考查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
1、表格大小可调整,但已有内容不得修改。
2、博士的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期完成。
3、16学时对应1学分,专业课程学时不大于48学时,选修课程学时不大于32学时。
4、所列课程必须为全称,课程号以表中标出字母为开端,如“BS12001”。
5、研究生校公共课程参照“公共课程列表”。
6、各学院课程号标记规则参照“授课学院课程号规则列表”,由授课学院填写。若涉及外院课程且不在公共课程列表内,请向相关学院咨询。
六、必修环节
(一)文献综述阅读与专题汇报(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)
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,必须阅读本人研究领域内近5年120篇左右中、英文文献基础上,具备文献综述写作能力,并完成个人总结的文献综述汇报。
(二)学术活动(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)
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,须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,其中听学术报告不少于8次,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。学术交流活动含校内外学术讲座、学术会议、学术讨论会等)。
(三)博士学科综合考试 (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)
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在第2学期内完成。学科综合考试是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,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。考试内容除应覆盖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,还需涉及2~3个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,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及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学科综合考试必须由至少三位具有教授职称(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)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,考试按百分制计,60分为合格,考试成绩由考试委员会主席签字生效。成绩不合格者,不能获得开题资格。学科综合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。
(四)开题报告与论证(审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)
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。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后,写出开题报告,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、科学性、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,同时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,研究生听取意见后,进一步补充修改。
开题论证工作参照《bat365中文官网研究生学位(毕业)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细则》执行。
(五)中期考核
中期考核于研究生入学后第3个学期进行,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及道德品质、学分及课程成绩、文献综述汇报、科研能力、身体健康状况等内容进行中期考核,考核办法根据《bat365中文官网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》执行。考核合格者进入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阶段。
七、学位论文
(一)论文评阅
博士研究生学位(毕业)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制度,具体按照“bat365中文官网研究生毕业(学位)论文送审与评阅规定”执行。
(二)论文答辩
博士研究生学位(毕业)论文答辩工作参照《bat365中文官网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》和《bat365中文官网研究生学位(毕业)论文答辩相关规定》执行。答辩时博士研究生要穿着正装,答辩要以公开方式举行,应利用网络和海报等形式提前发布答辩相关信息,并报送研究生学院和联系本学院的校教学督导专家。以现场答辩为主,特殊情况下以远程视频会议形式进行。
(三)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
发表论文要求:
发表论文要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,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bat365中文官网;第一作者为本人,或为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为本人导师。同时须满足下列最低条件之一:
1.在学校认定的一级学报发表研究性论文2篇;
2.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2篇,其中须有1篇在SCI或EI全文收录期刊发表。
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的学习,成绩合格,修满学分;完成必修环节及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;完成学位(毕业)论文后,可提出毕业申请,经导师、学科点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,进行学位(毕业)论文送审,论文评阅通过后,可进行学位(毕业)论文答辩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,经bat365中文官网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,授予工学博士学位。
1.学分与成绩
学制 (基本修业年限) |
最长 修业年限 |
毕业 总学分 |
课程学分 |
必修环节 学分 |
课程成绩 |
4 |
7 |
20 |
15 |
5 |
合格 |
2.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合格。
3.通过学位论文答辩。
4.完成以上1.2.3要求可以申请毕业。
5.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位要求者可以申请授予学位。
八、本培养方案从2021级研究生开始使用。